团风县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案例成为全国典型

本报讯 (记者邹德祥 通讯员陈萍 易乐)9月中旬,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公布13个长江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典型案例,团风县申报的退捕渔民程长庚《退捕上岸“闯市场” 自主创业“显活力”》转产就业典型案例成功入选。

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是长江十年禁渔的基础。近年来,团风县出台退捕渔民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投入737.71万元,103名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率和社保参保率达100%,涌现了程长庚、胡建喜、陈细军等一批自主创业致富的退捕渔民代表。

扶持自主创业显活力。该县统筹各类保障扶持政策,对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能力、意愿的长江退捕渔民实施就业帮扶,先后扶持自主创业9人。如,退捕渔民程长庚退捕上岸后,自主创办打捞公司,吸纳7名退捕渔民从事技术工作,公司现有员工16人,年产值约500万元,人均年收入5万多元。

设置公益岗位转身份。该县率先在全省选聘优秀退捕渔民组建长江护渔队,配备护渔员9人,其中退捕渔民公益性岗位安置4人,“捕鱼人”转型为“护渔员”。开创性打造“渔政协助巡护制度”,涉及该县45公里长江岸线,从基本水域巡查拓展到政策法规宣传、违规行为协处、水生生物保护、安全应急救助等方面。

走出产业发展致富路。该县建立退捕渔民就业动态精准帮扶机制,对接水产养殖、加工、流通等行业,征集就业需求,制定“一人一策”“一户一策”转产帮扶方案。如,该县为退捕渔民胡建喜发展水产养殖争取贴息贷款、提供技术指导、对接产品销路,承包鱼池70亩,混合种养莲藕和小龙虾90亩,年纯收入40万元,带动周边退捕渔民、村民参与合作社务工,实现增收致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