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写入新修订历史教材

今秋开学季,全国小学和初中启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其中,曾侯乙编钟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在教科书第二单元介绍夏商周时期内容时,曾侯乙编钟的照片跨第20和21两个页面,第49页《知识拓展》栏目又图文并茂地做了介绍。

书中介绍,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整套战国时期的编钟,全套共65件,上有铭文3700多字,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音律最全、音域最广、气势最宏伟的编钟,至今还能演奏。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大型礼乐重器,是国家一级文物,同时也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的最高成就。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有关部门曾对曾侯乙墓出土的成套编钟进行调音,结果表明战国时代已具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打破了过去认为十二律是古希腊传来的说法。极具分量的曾侯乙编钟,音域横跨五个半八度,仅十二个半音齐备,基本涵盖了所有能使用的乐音,所以,许多现代流行音乐,它也能弹出。

在曾侯乙编钟的钟体、钟架和挂钟构件上,共有3700多字铭文。这些铭文不仅标注了各钟的发音律调阶名,还清楚地表明了这些阶名与楚、周、齐、申等各国律调的对应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

(作者:周科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