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室外气温近零下30摄氏度。海拉尔国家基准气候站工作人员顶着凛冽的寒风,仔细巡查地面温度观测场,反复查看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风向风速传感器等设备。
该气候站始建于1909年,2023年被认定为世界气象组织(WMO)百年气象站,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气象资料,为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我国东北、华北地区气候变化以及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业务最全、观测项目最多、仪器装备最先进的台站之一。
冰雪项目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风速、风力、气温、能见度等都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发挥。因此,海量气象数据和先进观测设备,不仅是当地防灾减灾、气象科研的“压舱石”,更成为高水平服务“十四冬”的“定心丸”。
“为了给赛事做好气象服务,我们成立赛场气象中心、组建17人的气象服务保障团队,还成立临时党支部、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并在赛场周围布设了2套区域自动气象站和1套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确保及时准确给大家传递气象观测数据和精细化气象预报。”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气象局局长车延超介绍。据了解,从去年7月起,海拉尔气象局通过微信群、“十四冬”智慧气象服务APP、场馆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十四冬”冰球赛、花样滑冰资格赛、短道速滑精英联赛等多项赛事活动提供了良好气象服务保障。车延超说,海拉尔气象局还将积极对接赛事执委会和相关部门,根据不同赛事服务需求和服务重点,制定相应个性化服务产品,不断优化完善气象服务机制,为“十四冬”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来源:2024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微信公众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