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从血与火中走来,而黄冈,是这光荣的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站。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从千里挺进大别山到百万雄师过大江,40多万黄冈儿女为革命奉献出了生命。今天的《探寻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栏目,播送系列报道第三篇《铜锣谣起风雷聚,大别山下战旗红》。
“我们今天来到的长胜街,它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街道全长617米,两边的建筑清一色的青砖黑瓦木格窗户,统一的徽派建筑......”
七里坪镇长胜街因为地处豫、鄂两省的交通要道,在民国时就是商业重镇。在鄂豫皖苏区成立之后,这里因为方便的交通条件和兴盛的商贸往来,成为了当时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红安原名黄安,这个“红”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光是在册的革命烈士,红安县就有22552人,还诞生出了两位国家主席和223位将军,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这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来自于长征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而七里坪也正是红四方面军组建的地方。
“七里坪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红四方面军就是由黄麻起义胜利之后成立的鄂东军,经过六次重组、合编,慢慢发展而来。“上面是当时的红军纪律表:第一条,不拿穷人一针一线。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最早就是通过红军纪律慢慢演变而来。”
七里坪曾经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列宁市,1930年,党中央鉴于鄂豫皖地区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为指导革命顺利发展,委派曾中生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在七里坪文昌宫主持召开原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紧急会议,成立平汉特区行动委员会、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把革命大本营建在七里坪,将七里坪命名为“列宁市”。还有很多的重要机构设在了列宁市,除了红四方面军的指挥部,革命政权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建立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革命法庭,开设了红军兵工厂、红军缝衣厂、红军总医院,还开设了列宁小学。这些发展经济民生的宝贵经验,也为日后的根据地建设,乃至于新中国的成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的右手边,是鄂豫皖苏维埃银行旧址,匾牌下的“银行”二字就是当年留下来的,现在依然清晰可见。当时在银行里一共发行了五种货币,建立银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国民党对鄂豫皖地区的经济封锁,这家银行也是我们鄂豫皖地区的第一家银行。”
长胜街上的“列宁小学”,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重任。当时“列宁小学”除了开设了政治、国语、算术、常识等一般课程,还特别设有军事课,因为这所学校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革命培养下一代。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了今天,七里坪长胜街上的讲解员周维姑娘就是本地人,她从列宁小学毕业后走出了大山,但在大学毕业之后又返回了家乡,因为她想把自己家乡的故事将给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听。
“最开始的话是因为从小就接受这一块,对这个工作还是挺热爱的。经常小时候的话,听爷爷奶奶也讲过当时七里坪的一些革命烈士的故事,像秦绍勤张南一,然后后来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当红色小导游,也会去跟身边的一些同学,包括远道而来的一些客人讲一些红安的简单的故事。如果说通过我的讲解让大家深受感染,然后让大家更了解红安了解七里坪,对本人来说的话是非常高兴非常自豪的。
七里坪长胜街景区讲解员 周维 和列宁小学的学生合唱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一直到现在,列宁小学的孩子们还是人人会唱这首大革命时期传播开来的《黄安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是最朴实的革命号子,也是最激昂的革命号角。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革命的热情,会在红安一代代的传唱下去。
(黄冈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 邹俊 董念松)
编辑 毛紫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