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黄冈报道(黄梅台 毛华山)水田里既能种水稻,又能养龙虾。这两种看似不相干的生产方式,如今却成了黄梅县蔡山镇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新模式。
据了解,蔡山镇王二房村是稻虾共作基地 ,目前这个基地每天可以向市场供应1000斤左右的新鲜小龙虾 。
这两天,蔡山镇王二房村村民柳全发心里美滋滋的,每天他都能从承包的60多亩稻虾田里,收起一笼笼个大、鲜活的小龙虾。
又养虾,又种水稻,柳全发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了美好的愿景。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以前一亩田只种植水稻,能有一千元左右的收入,可现在加上了小龙虾,收入可是翻了一番。
柳全发说,今年能有这样的改变,多亏了村里的土地流转和发展观念的改变。为了让村里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看着昔日无人问津的小龙虾,这几年成了餐桌上的抢手货,村里决定把1000湖田全部变成稻虾共作基地。外出学习后,村里成立了稻虾共作合作社,推行基地+贫困户模式,把1000多亩湖田承包给村里的能人养殖小龙虾,让20多户贫困户入股分红。
先养虾,后种稻,一亩水田的收入是单一水稻种植模式的好几倍。蔡山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这两年先后在全镇沿太白湖地区发展1.7万亩的稻虾工作基地。
编辑 毛紫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