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快速路网
曾几何时,“跨组团”“进出城”在宜昌市民的出行词典中,还意味着较长的通勤时间。
而今,随着“四纵六横”快速路网蓝图加速照进现实,初步形成的“三纵三横”骨架,正重塑着城市的时空格局。
“10分钟上下快速路
20分钟跨组团
30分钟进出城”
正变为可感可及的日常
近日,记者实地体验,感受快速路网为城市带来的效率变革与生活变迁。
快速路网让城市“变小”
10月17日,秋雨淅沥,记者驾车从宜昌城区果园二路附近出发,从市中心居民密集地段实测快速路通行效率。导航自动规划出最优路线:经云集隧道至大连路,再转港窑路上三峡大道快速路。雨水敲打着车窗,城区主干道的车流移动相对缓慢。
“超级互通”港窑路互通。记者李博言 摄
10点11分出发,仅用时10分钟,车辆于10点21分准时汇入三峡大道的主线车流。驶上快速路,通行节奏瞬间加快,全程无红绿灯的畅快感,与穿行于城区主干道的走走停停形成鲜明对比。虽非通勤高峰,但双向车流依然不息,可见快速路已成为市民出行的普遍选择。
“城区大了,却又像变‘小’了。现在从伍家岗到西陵区,感觉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家住伍家岗江山多娇、每日驱车前往三峡创谷上班的市民冯颖敏感慨道,“早些年走夷陵大道像‘进城’,现在全程快速路,23分钟准点到,时间比过去节省了一半。”
港窑路互通车流不息。记者李博言 摄
快速路的魅力,不仅在于速度。
一路上
道路两侧缓坡上的生态植被
被雨水浸润得愈发青翠
与远处层林尽染的山体轮廓
共同构成一幅水墨长卷
三峡大道通过精心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将沿线节点打造成层次丰富的山体曲线,已成为迎接八方来客的城市风景走廊。
“我们追求的不只是一条路,更是一条与自然共生的绿色生态廊道。”宜昌市城建项目管理中心项目策划与研究科工作人员龚小飞说,在快速路网建设中,宜昌对道路可视范围进行全域绿化提升,采用BIM技术对项目建设范围内的地形进行整体优化,与周围山体有机融合。
宜昌东站。记者付蓓蓓 摄
10点33分,记者的车辆停靠在宜昌东站二楼进站口,22分钟的雨中行程,是一次对城市通勤效率的生动验证,也是一段穿梭于风景之中的愉悦体验。
59座互通立交疏通城市血管
畅行的奥秘,深藏于那些打通城市“任督二脉”的关键工程——互通立交。它们不仅是交通节点,更是精密高效的“流量转换器”。
港窑路互通,是目前宜昌城区工程体量最大、匝道层数最多的立交,被称为“超级互通”。它采用“单环圈梨型”全互通形式,新建的12条匝道总长5.25公里,在空中交织出优美的弧线。不仅实现了三峡大道与港窑路的全互通,更新增了与橘乡大道的连接匝道,缓解中南路片区交通拥堵。
港窑路互通采用“单环圈梨型”全互通形式。记者李博言 摄
金东山家居建材市场的商户向涛是这一变化的直接受益者,“现在出差去火车站,快速路就在门口,全程只需10多分钟就到了。”
这一“超级互通”的建成,是三峡大道蝶变的缩影。据宜昌市城建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鹏回顾,三峡大道原为三峡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当时仅有桔城路、发展大道等4座互通立交,平均间距长达5公里,与相交道路联系薄弱。转变始于2019年,在三峡高速收回和宜昌收费站东迁后,宜昌启动了三峡大道互通立交建设。
花溪路峡州大道至小鸦路互通6月7日通车
“十四五”期间
三峡大道迎来飞速发展
新增了
花溪路、合益路、港窑路、西陵二路
4座互通立交
三峡大道互通平均间距
成功从5公里缩短至2公里
集散功能得到质的飞跃
张鹏说,在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中,目前像这样的互通立交已有59座,将一条条快速路“快快衔接”,形成一张覆盖中心城区的快速路网。
7月10日,航拍的花溪路延伸段一角。 (记者黄翔 摄)
空中俯瞰,59座互通立交已飞架于宜昌城区,织线成网。它们如同强有力的心脏,让“三纵三横”的快速路网血脉畅通。
快速路网不断拓展城市骨架
城市的脉动,向着规划中的未来强劲延伸。在花溪路市政工程项目现场,宽阔的双向六车道主线已初展雄姿。
花溪路快速路被称为“垂江大动脉”。记者 李博言 摄
这条被称为“垂江大动脉”的快速路,南起伍家岗长江大桥,北至昌磷路,全长19公里,总投资29.7亿元,是支撑城市北拓、连接宜昌北站的快速大通道。
据了解,花溪路一路向北延伸19公里后与宜昌北站相连通。主线通车后,市民从中心城区到北站的通行时间将由40分钟大幅缩短至15分钟左右。
这一变化,标志着宜昌“四纵六横”快速路网正加速闭合,蓝图正以加速度照进现实。
“十四五”期间
宜昌中心城区道路连点成线、连线成网。
2021年
港窑路快速路通车
伍家岗长江大桥通车
三峡大道与合益路互通建成
2022年
江城大道通车
2023年
三峡大道与花溪路、港窑路、西陵二路互通建成
2024年
三峡大道与中南一路互通立交建成
峡州大道与鸦猇高速互通立交建成
2025年
花溪路快速路全线通车
峡州大道三期部分通车
峡州大道三期先锋路—杨家店段
截至目前
规划总里程达450公里的
“四纵六横”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体系
已基本形成
“三纵三横”快速路网体系
通车里程达141公里
快速路网密度达0.64公里/平方公里
互通立交建成59座
“宜昌道路建设最大特点是快速路密度较高、成环成网。”张鹏说,快速路网建设已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基本实现“10分钟上下快速路,20分钟跨组团,30分钟进出城”的预定目标。
当前,夷陵长江大桥延伸段快速化改造、峡州大道三期等快速路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东方大道延伸段也即将启动实施。快速路网的持续推进,不仅提升了宜昌市民出行的效率,更拓展了城市的发展框架,改变了市民生活的方式。
来源:我的宜昌
编辑:汪泽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