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观众参观体验电动空中出租车“VoloCity”。(新华社发)
AI大模型加速“上车”,车辆逐步具备“情感感知”能力;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升级,多维安全防御体系逐步构建;跨界融合深入推进,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正在重庆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参展商展示了一系列汽车产业创新成果。
更聪明:AI大模型为汽车智能交互赋能
在长安汽车展出的汽车内,只要说出需求,车辆便可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开启座椅按摩,并播放轻音乐……
“过去智能交互技术只能机械执行单一任务,现在基于国产AI大模型,汽车可提供更人性化的交互功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长安汽车产品经理郝晨烨说,长安汽车开发的One Agent智能体架构,已打通从语音识别到逻辑推理、生态调用的路径。
记者在智博会采访了解到,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上车”,还使车辆逐步具备“情感感知”能力。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传感器与视觉识别技术,车辆可实时监测驾驶员情绪状态,自动调节氛围灯、香氛等。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82.6%。
更安全:电池安全技术升级
智博会上,一款最新推出的电池碰撞智能监测系统,吸引不少人前来观摩:手持塑料锤击打电池后,屏幕上随即呈现不同的颜色,电池是否损伤以及损伤程度清晰可见。“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电池碰撞的精准感知、分级预警,为车主提供清晰决策依据。”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快速发展,汽车安全内涵从传统的电池安全、车身安全,全面扩展至数据安全等多维领域。记者在智博会上看到,有的展示车型已提供多项隐私保护功能。
更开放:生态共创推动汽车“进化”
智博会上,一项“新型透明光伏车身”创新技术,吸引了众多目光——它是能“边行驶、边发电”的智能光伏系统,能对光子进行“精准捕获”,每天补能里程可达20至50公里。
“充电车衣”的大胆想象变为现实的背后,是汽车行业打破传统行业壁垒,融合AI、材料、能源等多领域前沿技术,通过融合发展、生态共创推动汽车“进化”的努力。
“未来汽车不只是出行工具,更将成为智慧城市中移动的‘神经元’。”西部车网(重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勇说,随着车路云一体化加速推进,未来汽车将从“单车智能”迈入“系统智能”阶段;且汽车将成为移动算力、储能、感知终端,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来源:新华社
编辑:汪泽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