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在长江九股圩临江取水口,新开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郭习军看着汩汩长江水流入友谊港,终于松了一口气。“这里是这次‘三级提水’的第一级,昨天晚上友谊港就通水了,经过一夜,现在水应该已经进村里了。”
他告诉记者,7月以来,持续的高温少雨使黄梅县新开镇泥堰头村的千余亩农田严重缺水,和泥堰头村一堤之隔的长江水源充沛,为了保障该村农业灌溉用水,新开镇党委、政府决定引长江水入村,缓解旱情。
该村背靠长江,但由于高度落差大,难以实现一步到位的引水。为此,郭习军和泥堰头村副主任周学兵经过实地勘察,想出了分级提水的办法。“通过多台水泵,从低到高,经友谊港、革命港,一级级提水,最后把水引到农田。”郭习军说道。
尽管友谊港、革命港内外高度差约8米,但通过“三级提水”,这些农田得到了及时灌溉。
“水来得太及时了,我家8亩稻田正处于抽穗拔节期,正需要水,现在后期做好追肥就可以了。”当天上午10时许,随着九股圩临江提水工程的持续工作,长江水顺着新渠哗啦啦涌到田垄边,村民胡新国望着汩汩长江水涌入自家稻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顺利实现了“水往高处流”,使泥堰头村千余亩农田都及时“喝”上了水,郭习军和周学兵心中十分欣慰,但他们每天依旧蹲守在九股圩临江提水工程现场,丝毫不敢大意。
“我们的水是没问题了,但是其他村的农业用水还没解决,还是不能松懈。”泵站旁,周学兵一边调试机器一边说道。
九股圩临江提水工程不仅是泥堰头村农业用水的关键,还是新开镇新洲片区引水灌溉的起点,承担着周边11个村的农业生产灌溉任务,8月8日该工程启动,12日晚正式出水,两座75千瓦提水泵持续运转,每天提水8万立方米。
“我们既然离得近,就应该多承担一点。”周学兵说道,泵站启动以来,每天两个带班领导、4个工作人员、一台挖掘机为一组,两班倒24小时值班值守,为保证九股圩临江提水工程顺利运行,周学兵和村里几个村民主动请缨,每天值守在这里,确保每一滴长江水都能顺畅流进农田。
而这样引水灌溉的场景,在该镇另外三个片区同步上演。“今年的抗旱工作抓得早抓得实发挥了成效。”在该镇周桥片区龙凼提水工程处,镇党委副书记孙群力看着清水快速向下游流动,欣慰地说道。
自7月份以来,新开镇各村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镇党委不等不靠,将全镇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新洲、团洲、周桥、六咀等4个片区,通过提江水、拦河水、打井水、抽塘水等多种措施,尽可能地增加抗旱水源,为稳定夏季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段,该镇还将继续做好抗旱工作,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安全,灌区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来源:灵润黄梅
编辑:龚丽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