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深入开展之际,英山县农田建设中心聚焦“建强队伍、管好良田、服务民生”核心目标,将干部能力锻造与服务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以素质提升赋能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筑牢坚实基础。
练强内功:锻造懂农爱农的专业“尖兵”
中心将提升专业素养作为赋能农田建设的首要任务。
科技赋能强本领: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重点提升高效农田与数字农田建设水平,引导干部在应用土壤墒情监测、智慧灌溉等创新技术中锻炼实战本领。大力示范推广“三新”技术,在南河镇、金家铺镇成功实施3000亩水稻机械化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示范,有效辐射带动集成配套技术推广,显著提升干部队伍科技服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化肥减量增效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专项整治砺精兵: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专项整治”行动,成为提升干部项目管理能力的“磨刀石”。组织干部对2021年以来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体检,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到竣工验收全程跟踪把关,深入查摆问题,举一反三,建立问题台账18个并100%整改销号。这场覆盖项目全流程的整治攻坚战,有力锤炼了干部的风险防控意识和精细化管理能力,确保建成农田100%达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国家标准。
聚焦实干:筑牢“藏粮于地”的金色防线
中心坚持把项目建设一线作为检验和提升干部能力的“主考场”。
项目验收提能力:项目竣工验收是检验建设成效和管理水平的关键。今年1月,组织水利、财政、农业等部门专家完成2024年增发国债项目县级初验。针对发现问题扎实整改后,于6月18-19日迎来黄冈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专家验收组和第三方公司,对202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024年增发国债及光伏补建等3个项目开展市级竣工验收。验收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外业抽查、群众满意度调查与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重点工程全覆盖。经专家组严格评审,3个项目均高质量达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此次高规格、全流程的验收实践,是对项目建设成果的全面检验,更是对中心干部项目规划、建设、验收全周期管理能力的一次有力淬炼和提升。
智慧耕耘显素养: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评价工作,彰显科学务实的专业素养。中心干部系统分析整理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精准摸清项目区建设前后土壤养分变化与作物吸收规律,修订完善了县域主要作物养分丰缺和推荐施肥指标体系。高效完成22个土壤取样任务,完成率100%。在此基础上,科学精准制定肥料配方:依据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动态优化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配比,调整配方肥形态,强化施肥运筹,制定并发布《英山县2025年春季主要农作物施肥技术指导方案》。通过“进店、入户、上墙、挂网”等多渠道推广,引导农民科学按“方”施肥,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到每一寸耕地。
心系民生:绘就“田美民富”的乡村画卷
中心始终将惠农富民作为农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深入一线听民声:组织技术骨干沉入田间地头,扎实开展2025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前期勘测设计。干部们俯下身子,把群众需求作为规划设计的首要出发点,确保项目建设方案真正解决农民生产难题,贴合农民所盼。
修复农塘解民忧: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对全县危塘进行全面排查整治。通过清淤、加固等工程措施,成功恢复40口农塘的蓄水、灌溉、防洪等综合功能,切实改善了项目区及周边农田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保障了农业生产用水安全,让民生工程直达民心。
构建网络便农户:为打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落地“最后一米”,中心精心遴选,在温泉镇、红山镇、杨柳湾镇布局建成4个配方肥基层服务网点,初步构建起覆盖关键乡镇的配方肥经销服务网络。这一举措极大方便了农户就近获取优质配方肥和技术指导,显著提高了配方肥普及率和应用效果,助力农民节本增收。
下一步,英山县农田建设服务中心将持续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以更专业的队伍、更务实的作风、更深厚的情怀,在广袤田野上精耕细作,持续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为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英山新画卷注入澎湃动能。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郜中一
编辑:徐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