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号,位于团风县杜皮乡汪家畈村的团风县晶东养殖场调回了55000只的“海兰褐”青年蛋鸡进场养殖,这家投资560万元、该乡第一家“155”模式的蛋鸡养殖场正式投入使用。
这种“155”蛋鸡养殖模式正在团风逐步推广。
为积极应对市场需求,位于总路咀镇瓦土库村的团风佳鸿养殖场负责人孙泉也有他的应对之策。以前由于他的养殖场规模小、养殖设施落后,生产效率低下。2024年10月他决定对养殖场进行改造升级,引进了河南一家公司高度集成先进的层叠式养殖设备,在原地将原有的3万只规模场升级为一栋可养殖6.5万只规模的“155”模式新场。5月24日6.5万只青年鸡已经进场养殖,即将开始产蛋。该场内一块空闲的土地上,一栋存栏6.7万只的蛋鸡养殖舍已动工建设,全部建成后蛋鸡养殖规模将达到13万只以上,是他以前养殖量的4倍还多。
“我一栋养殖栏舍长90米,宽15.5米,养殖栏上下共7层,单栋蛋鸡养殖规模达到了9.5万只,土地利用率是以前我以前建鸡场的2倍以上,我现在的蛋鸡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30万只,产蛋量较2023年底增加了30%,我公司已经有2栋栏、10万只的蛋鸡养殖场通过了无抗蛋品认证,年产无抗蛋约1850吨。”7月3日,团风县富缘家庭农场负责人漆建平对前来指导的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同样,团风县粒粒鲜有限公司负责人余爱国根据自己对蛋鸡养殖市场的判断,在自己的养殖场中进行了升级,其公司养殖基地已经建成八层层叠式的高效养殖栏舍2栋,该基地可饲养总规模扩大到了35万只,公司满栏总存笼量在50万只以上。
据团风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蛋鸡“155”标准化立体养殖模式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一栋全封闭的蛋鸡舍层叠式笼养蛋鸡5万只以上,养殖过程中采用喂料机、传送带清粪机、湿帘风机、集蛋机和分级包装机5机配套进行蛋鸡绿色安全生产,其高效养殖和节省人工的优势已经在团风县逐步推广。
这4家养殖场“155”模式的应用是团风县蛋鸡养殖产业近年来适应市场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蛋鸡养殖作为团风县的特色农业,在发展富民产业、扩大地域农产品竞争力、安排农民就近就业务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两年来,团风县畜牧部门积极引导一些有实力、会经营的养殖主体利用蛋鸡养殖行业的转型期,升级改造原有的传统养殖设施、改造、建成高度集成的“155”模式养鸡场,提高了生产效益,降低了排放标准。到目前,新建和改造“155”模式的鸡场8家,同时结合实际升级改造和复养小型的“124”养鸡场15家,确保蛋鸡养殖总体规模稳步发展,全县蛋鸡养殖规模总量达到了750万只,全面推广无抗蛋鸡养殖技术,有40万只蛋鸡养殖通过了无抗认证,蛋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鸡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团风县蛋鸡养殖“155”模式助力特色产业迎风而上!
来源:团风之声
编辑:龚丽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