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别山精神 支点建设麻城在行动】大别山精神赋能麻城市振兴发展

巍巍大别山,红旗永飘扬。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大别山人民,在血与火的抗争中,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传奇,实现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并凝结出宝贵的大别山精神。这份精神,是历史的丰碑,更是奋进的号角。麻城,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热土,始终传承着红色基因,激荡着奋斗豪情。为弘扬大别山精神,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凝聚更广泛的发展力量,即日起,麻城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弘扬大别山精神 支点建设麻城在行动】专栏,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巍巍大别山,英雄麻城市,在这片鲜血浸染的土地上,一种精神穿越百年风雨,点亮了老区发展的燎原之火。

“坚守信念、紧跟党走,顾全大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站在三条半枪纪念馆前,讲解员向一批批来访者讲述着大别山精神的核心要义。不远处,一群红领巾小讲解员正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讲述着发生在九十多年前的“红军干娘”等红色故事。

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麻城儿女用生命书写了“28年红旗不倒,22年武装斗争不断”的传奇。今天,同样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磅礴力量,推动这座红色古城在振兴路上砥砺前行。

精神丰碑,大别山革命传奇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大别山于中国,是地理坐标,更是精神力量。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这条绵延八百里的山脉,见证了中国革命多次大转折的壮阔历程。

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爆发,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革命的烈火在大别山区熊熊燃烧。

“留得头颅在,雄心誓不降”的革命豪情激励着无数英雄儿女。时为黄麻特委委员蔡济璜参与组织和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他赋诗一首,表明其心志。被捕后,受尽各种酷刑,他非但没有屈服,还厉声痛斥敌人,最终慷慨就义。

乘马岗镇,一个在麻城地图上并不显眼的小镇,却拥有一个响亮的头衔——“全国将军第一乡”。这里走出了王树声、陈再道、王宏坤等2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1931年夏天,张怀玉、李春娥、陈雪花、刘细枝、王腊梅、陈爱珍、吴春花七姊妹同时送郎参加红军上前线。然而,二十年的等待,结果等来的却是丈夫牺牲的消息。

“在土地革命时期,整个麻城地区,就输送了7.6万名优秀子弟参加红军,7260余人参加长征,全国解放时幸存的只有200余人。”麻城革命烈士陵园的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

薪火相传,红色基因新表达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在麻城乘马会馆,讲解员袁晓英一曲原生态的红色歌谣,引得游客掌声雷动。将唱红歌融入讲解,已成为麻城红色旅游的特色名片。

在红色文化传承路上,梅基癸一家三代人的故事尤为动人。1957年,麻城文化馆梅基癸走访乘马岗、顺河等地,搜集了大量濒临失传的红色革命歌谣,编纂成《麻城民歌选》。在他的影响下,女儿梅仙桃、外孙女袁晓英都成为红色歌谣非遗传承人。

“曾几何时,在红安、麻城等地传唱的3000多首红色革命歌谣,随着老人们的离去而濒临失传。”麻城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敏带领团队,历经数年艰辛,走访老区、搜集史料,整理出大别山革命歌谣3000余首。2015年,《麻城革命歌谣》正式出版,为红色基因传承留下宝贵火种。

在乘马会馆,一群特殊的讲解员成为传承的“新生军”。他们是来自乘马岗中心小学的“小小红色讲解员”,头戴耳麦、身佩小音箱,为游客讲述家乡的革命故事。

“从小听红军故事长大,我们乘马岗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11岁的付金林脚上的袜子划破了几个洞,眼神却异常坚定。

这支队伍已走过20年历程,从单一讲解发展到融入吟唱革命歌曲、编排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年开展活动超1200场次。童声稚语中,革命历史变得鲜活可感。

全域赋能,老区振兴新标杆

“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就是要从‘红旗不倒’走向‘发展不歇’!”——2025年麻城市委书记汪国兵在部署“全域大文旅”战略时如此定义精神传承的当代使命。在红色基因的驱动下,麻城以“文旅为引、产业为核”,正构建全域联动的发展新格局。

文旅引擎:从“一枝独秀”到“全域出圈”。龟峰山5A级景区的龙头效应,作为鄂东首家国家5A景区,龟峰山带动全市文旅产业完成“由散到聚”的整合升级。2025年清明假期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同比增长70%,创历史新高。 “三箭齐发”的引客战略,市委专班推动“川渝寻根”“长三角赏花”“全国垂钓”三大行动:移民经济,依托麻城孝感乡在“湖广填四川”起始地身份,联动重庆湖广会馆举办寻根祭祖大典,吸引9省30市(县)移民后裔,打造“川渝之根·老家麻城”文化IP;垂钓产业,建成国家级路亚钓场和3大省级台钓基地,80家渔具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钓鱼之城”系列赛事开创“渔旅融合”新模式;区域联动,赴上海、南京开展文旅推介,签约86家旅行社,短视频传播量破百万,“乘高铁游麻城”成长三角新潮流。

工业脊梁:三大百亿集群挺起发展硬支撑。在文旅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该市以 “项目大会战”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石材产业绿色跃升,锚定“国际石材交易中心”目标,推动产业向 “五化”转型(绿色化、高端化、定制化、多样化、数智化)。2025年推进20个延链项目、总投资162亿元,石材雕刻园、固废利用等项目投产,全年产值冲刺300亿元;汽车零部件链式突破,立讯精密三期汽车线束产业园、卡倍亿二期等重大项目落地,带动一季度产值21亿元,全年目标120亿元;电力能源战略扩容,大别山电厂三期、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加速建设,热能循环经济产业园入驻企业超10家,全年电力产业链产值剑指100亿元。

城市雄心:780亿项目托举“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 “走前列、当主力” 为要求,谋划271个高质量项目、总投资780亿元,构建五大支柱,枢纽提能:144亿沿江高铁+46亿麻阳北延线,打造大别山交通物流枢纽;产业倍增:30亿石雕文创园+20亿中部船舶配套产业园,抢占高端制造赛道;城市焕新:20亿武职麻城校区+15亿城市更新,建设智慧韧性城市;乡村振兴:菊花蔬菜农业公园+茯苓窝康养农场,农文旅融合示范;绿色转型:重卡换电试点+全域公交新能源化,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精神赋能:从“革命红”到“发展金”。今日麻城的奋进图谱,正是大别山精神 “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的生动诠释:文旅消费裂变增长,2025年一季度接待游客310万人次,旅游收入18.2亿元;全年目标110亿元,增幅15%;全龄经济激活潜能,“红绿银三链融合”成效凸显;红色研学链:大别山红军公园串联50处景点,年接待研学团队3000人次,非门票收入占60%;银发康养链:龟峰山康养公寓预售率80%,“景区+农场”联票模式复购率超60%;品牌战略升维:将“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打造为大别山区域公用品牌,同步推动“麻城福白菊”“龟山岩绿”等地标产品溢价30%,其中“麻城福白菊”品牌价值60.65亿元,龟山岩绿区域公用品牌价值5.18亿元。

从七枝花守望的山岗到龟峰山怒放的杜鹃,从“三条半枪闹革命”到“三大百亿产业兴城”,麻城人以行动证明:大别山精神不朽的密码,在于将热血注入发展的脉动,让信仰照亮振兴的征途。

当大别山红军公园的“28年红旗不倒”主题雕塑与石材铁路专线的货运列车在同一片天空下交相辉映——这座城市的今天,正是对先烈誓言最雄浑的回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