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

记者 汪秀玲  通讯员 徐锐 赵超 潘敏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黄冈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连续两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都特别突出提到黄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

市委市政府将打造“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作为市域发展战略的五个功能定位之一,成立书记、市长“双组长”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抓中医药工作体系,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大讲堂重要课题,中医药工作摆在全市工作大局重中之重的地位。2024年4月,我市正式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社教带来关于支持黄冈建设湖北李时珍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议。他说:“这对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希望省直有关部门在加强项目入库、资金、收集藏品资源、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其早日建成并发挥作用。”

推动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和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省政协委员、黄冈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周素梅建议,深度挖掘黄冈中医药资源优势,按照“扎根湖北、立足中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思路,支持黄冈打造“中国大健康培训研学基地”,从省级层面支持都市圈城市做好“楚药+”文章,全域推动“医、药、养、文、旅、康”融合发展。同时,支持推动黄冈蕲春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艾草行业标准制定者、技术创新者、品牌引领者、文化输出者。

省政协委员、湖北农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段鹏建议,深化“企业+产业+创新平台+院校”的科创模式,激发产业活力,深化“趁鲜加工+集散地+农户”的联合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就地转化,深化“文化+品牌+产品”的营销模式,推进销售网络化,深化推广“企业+学生游学+基地”的农企旅模式,赋能全域旅游。

黄冈是“大别山药用植物资源宝库”,《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材中,黄冈境内多达1100余种。道地药材,不仅承载着地域特色,更蕴含着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密码。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詹汉彬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引导,特别是要加强职能部门在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炮制等系列环节的标准制定上的协作,确保各项标准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检测能力,推动创新发展,培育品牌优势,推动我省中医药事业与大健康产业的规范发展。

省人大代表、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涂军明建议,要健全组织机构,理顺主体职责,支持社会服务机构,规范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实操技术培训,培养GAP专门人才,强化政策保障,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GAP基地建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